84岁老太“托孤”引发的心酸疑问
未来佛佛法论坛 :: 您的第一个分类 :: 我们共同来建设人间净土
第1页/共1页
84岁老太“托孤”引发的心酸疑问
转贴按语:
以上,是热心人士毛牧青记述的一段凄凉的真事。而这样的事情,在全国,在全世界,还有不知多少。
我们怎么办?难道袖手旁观?就任凭这类现象存在,让我们良心继续不安下去?
今有中华思想家世界联盟成员宣昶玮,提出了精神主义思想与社会政治主张:主张由国家与政府采取全力行动,把救助社会成员与救助每一个家庭于危难之际的责任承担起来,达到不让一个人、一个家庭落入无助的绝境,把社会慈悲与人道关怀做到底!
精神主义还主张社会化养老,由国家负责:不论个人以前有无工作,只要进入老年一律由国家负责养老与送终,并借以减轻子女的负担。中国如今的一孩政策,正急需这样的政策相配合。
宣昶玮的精神主义思想有一系列的主张,有些还未发表,已经发表的在网络上可以搜索到。
请热心人道关怀和社会文明幸福的人士关注并宣传这种精神主义主张!
你们热心宣传精神主义,就是热心救助天下受苦受难的人们!
毛牧青/文
这是由一起拾金不昧无意中发现的一个家庭悲剧报道: 4月22日青岛220路公交车司机在车上发现一遗失布兜,内有1700元人民币、一部手机、一副老花镜和一个小本子,后经线索查明,失主是与其痴女同住颐和老年公寓的84岁韩大娘。原来她外出准备用这些钱为脑瘫养女买药,再找律师立遗嘱安排自己身后的痴女生活。看着患脑瘫的养女,韩大娘难以掩饰慈母身后的惟一担忧:“谁能在我过世后照顾脑瘫养女,我愿意把存款和房子都给他”,她准备立下遗嘱,把患脑瘫的养女和所有财产,托付给可以相信的好心人。(见http://news.bandao.cn/news_html/200804/20080423/news_20080423_605301.shtml)
读了这则消息,我心酸的直流泪。首先第一个疑问就是:韩大娘为痴女买药和煎药,难道需要老人亲自去经办?老年公寓难道就不能破例设立一个化不了几块钱的煎药小锅子(哪怕由老人自己出钱也行)?让一个“走路也颤颤巍巍”的年愈八旬老人亲自出马找律师立遗嘱为女找去处,老年公寓的工作人员难道连打个电话联系律师的起码义务和责任心都没有?孤零零一人站立都不稳的耋耄老人外出,难道老年公寓真的放得下心?
韩大娘称自己“每个月有2300元的退休金”。她外出买药,说明她退休金还留有额外应急费用。除去这一小块,大约余下的“大头”,就用在她和女儿进养老院生活的全部生活护理费了,分析她这笔钱的实际效应,充其量是个保障最低生活的养老标准(尽管韩大娘有点积蓄,那是为痴女未来生存积攒的“非动用资金”)。由此引申出她外出买东西回家取东西是“额外”的付出现象也就不奇怪了。这从另一个角度看出老人自己交纳现金而生存的这个“养老院”,并非真正的无忧无虑应有俱有他人代劳的“老人乐园”。
“孩子六岁的时候,孩子她爸就去世了,我能活一天我就要照顾她一天,她是我的女儿,是我这辈子最亲的人。”韩大娘这句话最代表“可怜天下父母心”的古语,也最代表她在世不多时间的牵挂的肺腑之言。最能打动是哪怕是铁心肠都会落泪的平常话语,难道不能感化那些收了人家银子、却没有尽到起码义务和责任的养老院全体健壮的管理人员么?
“公寓本来只收老人,但她和女儿的情况太可怜了,破例给她们准备了两人间,让她照顾孩子,我们照顾她。”这家养老院还算“人性”,知道怜悯韩大娘和其女儿的悲惨处境,但院内让韩大娘照顾女儿,院内照顾韩大娘的“合理部署”,让我怎么感觉总是觉得倒置的别扭关系:一个需要你们照顾的老人,噢!反倒希望她再去照顾自己的女儿——尽管老人更了解自己女儿的生活习性,这总不是推卸的全部理由吧,更不应该出现让老人自己外出“孤军奋战”现象。看来花钱未必能买到方便。如果老人付的是两人住院的生活费用,那你养老院就应全部承担自己的义务和责任,哪怕应该付出额外的良心或同情的无偿行为。养老院要你做什么?
“我们娘俩有缘分呀,孩子看着我笑,我对她说你来到我身边就对了,我有能力把你养大成人,今后咱就是亲娘俩儿。” 韩大娘这席话,既是对养女的肺腑疼爱,也道出真正的养育之情。是的。我们都有或曾有过年迈的双亲,健在的人要有对老人“感恩”的骨肉亲情是传统美德,对社会上那些没有胞血关系的鳏寡老人,他们一生无依无靠艰辛度日,难道他们的晚年,我们的政府、我们的社会、我们每一个人,难道都不应该尽到哪怕只是举手之劳的帮助和关怀吗?
据报道:韩大娘拿到失而复得的现金显得很激动,但也难掩愁容。“这把年纪了我也清楚,说不定哪天就不行了,最放心不下的就是我女儿” 。“我想立个遗嘱,我每个月有2300元的退休金,存了一些积蓄,另外在龙山路还有一处小房子,想找个可以信赖的人,将财产全部送给他,就希望他在我走后能好好照顾我的女儿。”这是“托孤”的无奈举动啊!怎不让人撕裂心肺的悲愤?早年我曾去过三峡奉节那个叫白帝城的古迹观光过。当年刘备临终将傻儿子刘禅托付心腹丞相孔明,目的自然是希望在诸葛亮的辅佐成人下完成他未竟的争霸天下的雄心大业。作为平民百姓,自然没有那种奢望,只是平常心过日子,图求个无灾的平淡。韩大娘也只有这个牵挂。她无奈的难舍难分“托孤”心境,未必不比刘皇叔“野心”来得高尚。韩大娘那点家当和“包袱”的傻女儿条件,“托孤”当然不会像刘备那样来得洒脱容易。但她的微贱的“托孤”心病却最令世人心碎而大恸。我相信社会上有许多善良的“可以相信的好心人”,或有一定物质条件的人或企业会向韩大娘伸出援助之手的。但我想的更多的是:一个孤助老人的“托孤”,不是通过相关部门的先前主动帮助,而是自己出动艰难颠簸无人过问,真是对自我标榜的“公仆”的莫大讽刺!更具“黑色幽默”的是:韩大娘的“年老健忘”丢失布兜而引发的拾金不昧,倒是被不经意中的好心媒体发现“哀求”而曝光。这种由偶然的好人好事喜剧导出的普通社会悲剧,不知是这究竟是老人的宿命呢?还是社会缺失的伤痛……
我们这个人口众多的大国,单从总的数字统计,像韩大娘这样情况这样的家境绝不是个少数,笔者就读过看到过不少年迈孤寡老人,无人照顾自己,却还要在余生时光照顾自己残疾的孩子,无暇考虑自己的归宿的辛酸实例。说来令人感慨唏嘘。
我知道,现在各类形形色色的养老院或福利院,除了国家对特殊人员(如老革命老干部老劳模等有“特殊贡献”的人群)和涉外宣传的极少数“样板慈善”机构(如孤儿寄养和收留无依无靠的残疾弱智人群)的公费设立福利院(干休所、疗养院、养老院等等)外,大都是与经济利益自负盈亏挂钩的貌似社会福利性质的机构(尽管也有点政府投资、企业赞助、社会募捐)。别看它们平日都挂着非常动听非常人道非常有爱心的名称牌子,但良莠不齐以拿钱多少“看人下菜碟”对待不同条件入院老人的却不在少数。也就是说,各类养老院(福利院)也如同分三六九等的商品差别,你能出多少钱,就“享受”哪个钱种的待遇。于是出高资的老人可以寓居待遇设施较好的养老院;出资低的——对不起,只好委屈您老人家啦!能维持你基本生存条件就不错了,我们人手不够资金有限,有些事情只能劳您亲自动手啦……
随着我国社会人口老龄化的提前到来,相信未来会有更多的老人无奈或被迫“光顾”养老院、并在那里度过人生余光。从这种意义上讲,养老院就是一个“临终关怀”的温馨场所。严格讲,养老院不仅仅是维持喘息生存场所,更重要的是个需要全力爱心和安度“夕阳红”的心理调理和释放的人性场所,终极目的是让老人颐养天年的无撼离世。如果我们的养老院连起码的生活调理保障和责任都做不到,何尝侈谈什么人性道德和人本精神?一些地区和社会连起码的投资都乏力做到,而单靠以经济利益或安置失业人员为“政绩”的自行其是搜刮,有的变成“老人地狱”,那这种养老院还能叫“养老”么?刚刚曝露的“颐安康老年公寓”捆绑老人事件,就是“虐老”!现在不是追查单方的表层现象问题,而是令人密切关注的整个社会和制度弊端的严肃问题了。
一片绿叶或一朵鲜花,曾经都为生机盎然的大自然扮过斑斓缤纷的瞬间。但绿叶鲜花毕竟不能违背规律而泛黄而萎缩,最终随风而去化做大地的泥土。规律周而复始不可抗拒。人何尝不是如此?一个曾经给社会做过贡献的人,在他(她)需要社会帮助的时刻,社会就应该拿出他(她)曾经***的国家积蓄给予帮助,这是一个正常文明社会的常态。同样,一代繁衍一代的绵延,最终归宿谁也都会老去逝去。作为老者的儿女亲属、社会的每个有良知怜悯之心的人,都应该关注老人。今天我们全力照顾了老人,就是明天他人照顾我们的榜样。我不赞成“前世积德,后世积阴”这句话,但我欣赏这句话的背后含义。现今我们还是年轻的一代、壮年的一代,谁也不敢保证自己未来不会遭遇韩大娘的悲剧(况且现多为独生子女家庭),我们难道不应该首先从自身做起为后代立下榜样?善待老人吧!孝敬老人吧!关怀老人吧!体贴老人吧!年轻的、壮年的朋友,让我们以自己的实际行为,言传身教潜移默化我们那些“小皇帝”“小公主”们吧——不光是为自己的家庭香火,也是民族优良传统的发扬光大。
这样做,谁也不吃亏!
让我们全心全力来可怜和帮助这些无助的鳏寡老人吧。千万不要让他们离世后留下终生遗憾。——不光是为我们活着的人!
2008年4月23日早
中华思想家世界联盟 宣昶玮
宣昶玮文章:http://mj.thinkersoftware.com/forum/thread.php?fid=28
http://blog.sina.com.cn/u/1251009537
以上,是热心人士毛牧青记述的一段凄凉的真事。而这样的事情,在全国,在全世界,还有不知多少。
我们怎么办?难道袖手旁观?就任凭这类现象存在,让我们良心继续不安下去?
今有中华思想家世界联盟成员宣昶玮,提出了精神主义思想与社会政治主张:主张由国家与政府采取全力行动,把救助社会成员与救助每一个家庭于危难之际的责任承担起来,达到不让一个人、一个家庭落入无助的绝境,把社会慈悲与人道关怀做到底!
精神主义还主张社会化养老,由国家负责:不论个人以前有无工作,只要进入老年一律由国家负责养老与送终,并借以减轻子女的负担。中国如今的一孩政策,正急需这样的政策相配合。
宣昶玮的精神主义思想有一系列的主张,有些还未发表,已经发表的在网络上可以搜索到。
请热心人道关怀和社会文明幸福的人士关注并宣传这种精神主义主张!
你们热心宣传精神主义,就是热心救助天下受苦受难的人们!
毛牧青/文
这是由一起拾金不昧无意中发现的一个家庭悲剧报道: 4月22日青岛220路公交车司机在车上发现一遗失布兜,内有1700元人民币、一部手机、一副老花镜和一个小本子,后经线索查明,失主是与其痴女同住颐和老年公寓的84岁韩大娘。原来她外出准备用这些钱为脑瘫养女买药,再找律师立遗嘱安排自己身后的痴女生活。看着患脑瘫的养女,韩大娘难以掩饰慈母身后的惟一担忧:“谁能在我过世后照顾脑瘫养女,我愿意把存款和房子都给他”,她准备立下遗嘱,把患脑瘫的养女和所有财产,托付给可以相信的好心人。(见http://news.bandao.cn/news_html/200804/20080423/news_20080423_605301.shtml)
读了这则消息,我心酸的直流泪。首先第一个疑问就是:韩大娘为痴女买药和煎药,难道需要老人亲自去经办?老年公寓难道就不能破例设立一个化不了几块钱的煎药小锅子(哪怕由老人自己出钱也行)?让一个“走路也颤颤巍巍”的年愈八旬老人亲自出马找律师立遗嘱为女找去处,老年公寓的工作人员难道连打个电话联系律师的起码义务和责任心都没有?孤零零一人站立都不稳的耋耄老人外出,难道老年公寓真的放得下心?
韩大娘称自己“每个月有2300元的退休金”。她外出买药,说明她退休金还留有额外应急费用。除去这一小块,大约余下的“大头”,就用在她和女儿进养老院生活的全部生活护理费了,分析她这笔钱的实际效应,充其量是个保障最低生活的养老标准(尽管韩大娘有点积蓄,那是为痴女未来生存积攒的“非动用资金”)。由此引申出她外出买东西回家取东西是“额外”的付出现象也就不奇怪了。这从另一个角度看出老人自己交纳现金而生存的这个“养老院”,并非真正的无忧无虑应有俱有他人代劳的“老人乐园”。
“孩子六岁的时候,孩子她爸就去世了,我能活一天我就要照顾她一天,她是我的女儿,是我这辈子最亲的人。”韩大娘这句话最代表“可怜天下父母心”的古语,也最代表她在世不多时间的牵挂的肺腑之言。最能打动是哪怕是铁心肠都会落泪的平常话语,难道不能感化那些收了人家银子、却没有尽到起码义务和责任的养老院全体健壮的管理人员么?
“公寓本来只收老人,但她和女儿的情况太可怜了,破例给她们准备了两人间,让她照顾孩子,我们照顾她。”这家养老院还算“人性”,知道怜悯韩大娘和其女儿的悲惨处境,但院内让韩大娘照顾女儿,院内照顾韩大娘的“合理部署”,让我怎么感觉总是觉得倒置的别扭关系:一个需要你们照顾的老人,噢!反倒希望她再去照顾自己的女儿——尽管老人更了解自己女儿的生活习性,这总不是推卸的全部理由吧,更不应该出现让老人自己外出“孤军奋战”现象。看来花钱未必能买到方便。如果老人付的是两人住院的生活费用,那你养老院就应全部承担自己的义务和责任,哪怕应该付出额外的良心或同情的无偿行为。养老院要你做什么?
“我们娘俩有缘分呀,孩子看着我笑,我对她说你来到我身边就对了,我有能力把你养大成人,今后咱就是亲娘俩儿。” 韩大娘这席话,既是对养女的肺腑疼爱,也道出真正的养育之情。是的。我们都有或曾有过年迈的双亲,健在的人要有对老人“感恩”的骨肉亲情是传统美德,对社会上那些没有胞血关系的鳏寡老人,他们一生无依无靠艰辛度日,难道他们的晚年,我们的政府、我们的社会、我们每一个人,难道都不应该尽到哪怕只是举手之劳的帮助和关怀吗?
据报道:韩大娘拿到失而复得的现金显得很激动,但也难掩愁容。“这把年纪了我也清楚,说不定哪天就不行了,最放心不下的就是我女儿” 。“我想立个遗嘱,我每个月有2300元的退休金,存了一些积蓄,另外在龙山路还有一处小房子,想找个可以信赖的人,将财产全部送给他,就希望他在我走后能好好照顾我的女儿。”这是“托孤”的无奈举动啊!怎不让人撕裂心肺的悲愤?早年我曾去过三峡奉节那个叫白帝城的古迹观光过。当年刘备临终将傻儿子刘禅托付心腹丞相孔明,目的自然是希望在诸葛亮的辅佐成人下完成他未竟的争霸天下的雄心大业。作为平民百姓,自然没有那种奢望,只是平常心过日子,图求个无灾的平淡。韩大娘也只有这个牵挂。她无奈的难舍难分“托孤”心境,未必不比刘皇叔“野心”来得高尚。韩大娘那点家当和“包袱”的傻女儿条件,“托孤”当然不会像刘备那样来得洒脱容易。但她的微贱的“托孤”心病却最令世人心碎而大恸。我相信社会上有许多善良的“可以相信的好心人”,或有一定物质条件的人或企业会向韩大娘伸出援助之手的。但我想的更多的是:一个孤助老人的“托孤”,不是通过相关部门的先前主动帮助,而是自己出动艰难颠簸无人过问,真是对自我标榜的“公仆”的莫大讽刺!更具“黑色幽默”的是:韩大娘的“年老健忘”丢失布兜而引发的拾金不昧,倒是被不经意中的好心媒体发现“哀求”而曝光。这种由偶然的好人好事喜剧导出的普通社会悲剧,不知是这究竟是老人的宿命呢?还是社会缺失的伤痛……
我们这个人口众多的大国,单从总的数字统计,像韩大娘这样情况这样的家境绝不是个少数,笔者就读过看到过不少年迈孤寡老人,无人照顾自己,却还要在余生时光照顾自己残疾的孩子,无暇考虑自己的归宿的辛酸实例。说来令人感慨唏嘘。
我知道,现在各类形形色色的养老院或福利院,除了国家对特殊人员(如老革命老干部老劳模等有“特殊贡献”的人群)和涉外宣传的极少数“样板慈善”机构(如孤儿寄养和收留无依无靠的残疾弱智人群)的公费设立福利院(干休所、疗养院、养老院等等)外,大都是与经济利益自负盈亏挂钩的貌似社会福利性质的机构(尽管也有点政府投资、企业赞助、社会募捐)。别看它们平日都挂着非常动听非常人道非常有爱心的名称牌子,但良莠不齐以拿钱多少“看人下菜碟”对待不同条件入院老人的却不在少数。也就是说,各类养老院(福利院)也如同分三六九等的商品差别,你能出多少钱,就“享受”哪个钱种的待遇。于是出高资的老人可以寓居待遇设施较好的养老院;出资低的——对不起,只好委屈您老人家啦!能维持你基本生存条件就不错了,我们人手不够资金有限,有些事情只能劳您亲自动手啦……
随着我国社会人口老龄化的提前到来,相信未来会有更多的老人无奈或被迫“光顾”养老院、并在那里度过人生余光。从这种意义上讲,养老院就是一个“临终关怀”的温馨场所。严格讲,养老院不仅仅是维持喘息生存场所,更重要的是个需要全力爱心和安度“夕阳红”的心理调理和释放的人性场所,终极目的是让老人颐养天年的无撼离世。如果我们的养老院连起码的生活调理保障和责任都做不到,何尝侈谈什么人性道德和人本精神?一些地区和社会连起码的投资都乏力做到,而单靠以经济利益或安置失业人员为“政绩”的自行其是搜刮,有的变成“老人地狱”,那这种养老院还能叫“养老”么?刚刚曝露的“颐安康老年公寓”捆绑老人事件,就是“虐老”!现在不是追查单方的表层现象问题,而是令人密切关注的整个社会和制度弊端的严肃问题了。
一片绿叶或一朵鲜花,曾经都为生机盎然的大自然扮过斑斓缤纷的瞬间。但绿叶鲜花毕竟不能违背规律而泛黄而萎缩,最终随风而去化做大地的泥土。规律周而复始不可抗拒。人何尝不是如此?一个曾经给社会做过贡献的人,在他(她)需要社会帮助的时刻,社会就应该拿出他(她)曾经***的国家积蓄给予帮助,这是一个正常文明社会的常态。同样,一代繁衍一代的绵延,最终归宿谁也都会老去逝去。作为老者的儿女亲属、社会的每个有良知怜悯之心的人,都应该关注老人。今天我们全力照顾了老人,就是明天他人照顾我们的榜样。我不赞成“前世积德,后世积阴”这句话,但我欣赏这句话的背后含义。现今我们还是年轻的一代、壮年的一代,谁也不敢保证自己未来不会遭遇韩大娘的悲剧(况且现多为独生子女家庭),我们难道不应该首先从自身做起为后代立下榜样?善待老人吧!孝敬老人吧!关怀老人吧!体贴老人吧!年轻的、壮年的朋友,让我们以自己的实际行为,言传身教潜移默化我们那些“小皇帝”“小公主”们吧——不光是为自己的家庭香火,也是民族优良传统的发扬光大。
这样做,谁也不吃亏!
让我们全心全力来可怜和帮助这些无助的鳏寡老人吧。千万不要让他们离世后留下终生遗憾。——不光是为我们活着的人!
2008年4月23日早
中华思想家世界联盟 宣昶玮
宣昶玮文章:http://mj.thinkersoftware.com/forum/thread.php?fid=28
http://blog.sina.com.cn/u/1251009537
未来佛佛法论坛 :: 您的第一个分类 :: 我们共同来建设人间净土
第1页/共1页
您在这个论坛的权限:
您不能在这个论坛回复主题